1
这两天钱哥看到一条新闻,挺郁闷的:
据北京新闻广播4月8日报道,北京市民邓先生将家属遗体送到北医三院太平间暂时存放,等待三天之后的火化。
然而,不到三天时间却总共花费3.8万元,收费项目中竟包含给逝者的吃饭钱600元。
据新闻里邓先生说他那摔盆,就要600元,没有这个讲究习惯也不行,这是必须得有这个消费,一个花圈最贵的200元,寿衣6800元-7000元。

有网友在底下留言到,一件6800元-7000元的寿衣,这得是什么大牌奢侈品做的呀,老人节省一辈子,死了反而还要奢侈一把!
无独有偶,据法制现场新闻报道:市民郑女士(化姓)3月底在为自己的婆婆进行丧葬时,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,同样是在北医三院。
据郑女士说,婆婆在北医三院医治无效去世后,被送去了北医三院的太平间停放,三天后结算时,被告知要交将近2万元的殡葬服务费。
在知乎上,也有网友写出,自己父亲去世后,去殡仪馆送葬的经历。
最初网友打电话通知殡仪馆接父亲遗体,车子到医院,工作人员第一句就是问,遗体要什么标准的放置?
对方告知有三个标准,分别是最低是188,中档是388,高档的是888。
据知乎网友说,区别就是188就是一堆遗体叠在一起,像咸鱼那样子放。388就是有单独的柜子放置,888有专门的房间放置,而且每天有水果、鲜花供奉。
听到188的待遇任谁也不可能让自己的亲人,和咸鱼一样与别人叠在一起。而888元的价格又明显偏高,大多数人都会选388的规格。
到准备丧礼时,殡仪馆的一位女经理接待网友,只见她手里拿着刚刚上市不到两个月最新款的苹果手机,一身名牌西装,完全就是白领精英的派头。
网友有亲戚家里刚弄完丧事,对程序比较熟悉,开门见山就和经理说,去世的老人是退休职工,有民政局的补助,我们就要民政局的那个三千多的标准就可以了。
人家经理一听,也没有表露出来什么情绪,就和该知乎网友说明,民政局标准是可以的,但只是火葬的流程。遗体告别、花圈、棺材、衣服、告别仪式等都不包含在内的,如果一项项加上去,费用可能比较高,建议网友办个套餐更划算。
于是把她把套餐拿来,基本上丧礼的每个小物件都有专门的名称及收费。
最低标准的棺材和骨灰盒,全部缺货,只能买一套三千多的,自己买的骨灰盒不能用,每个花圈、每朵花,都要特别收费,就连遗像上一块毛巾大小的黑布,都要五十块钱。
经过筛选整个丧礼费用从三千多直接变为两万块。
该知乎网友说就这样子,在人家经理口中,还是过于寒酸了。
之前钱哥曾写过,殡仪馆工作是高薪行业之一,这是源于殡葬行业的收费利润率基本都是80%起的。
但从另一方面看,天下苦殡葬行业久矣。之前是越来越多的人生不起,未来是越来越多的人也死不起了。
原本殡葬业应该让人入土为安,现在他们巧立名目,赚起钱来绝不手软。当殡葬行业变成敛财机构,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呀。
2
钱哥搜索“天价殡葬费”发现,北京并不是个例,这种事全国各地年年都有类似新闻。
据西安商网报道:2020年在陕西榆林市星元医院,停尸3天工作人员称产生7500元费用。停尸费一天1200,3天合计3600元,抬尸费600元,给死者穿衣服2300元,消毒费300元,还有其他共7500元,优惠700元,最终缴纳6800元。
而当地医院声称,停尸费每天仅30元,并无多收。其他大额费用是社会闲散人等收取的,与医院无关。
据青岛动态报道:2018年在山东青岛的一位老人去世后,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在逝者告别仪式及殡葬环节收取高额的费用。
根据当事人列出的殡葬花费明细,老人从去世到遗体告别环节收费名目达18项,共计花费98215元。

而如果不接受这部分费用,则不给开具火化证,其中,仅遗体告别环节鲜花所花费用达61200元。
钱哥还记得之前发过一篇用鞋盒装骨灰的文章,当时很多朋友留言觉得这是一种不孝顺的体现。
不过,要是我们从“天价殡葬费”角度看,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。像北京北医三院这种骨灰盒最便宜的3000起,民政局给的3000块钱,也就够个“盒”钱,本来失去亲人就已经很痛苦了,如果想要体面送走亲人,又要随随便便再花2-3万才行。
“孝”这个字太贵了,不花钱就是“不孝”。而这些收费的殡仪馆,利用各种套路,巧妙避开市场监管。最终,事主除了收据,基本都拿不到一张像样的发票。
3
一桩桩、一件件,“天价殡葬费”为什么屡禁不止呢?
首先殡葬公司敢于如此“要价”,倚仗的无非是逝者家属的种种顾虑。
一方面,逝者即将火化下葬的当口,家属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和殡葬公司扯皮;为了家人的丧事“砍价”,也会给造成无形的道德压力。
另一方面,中国人对于死亡向来比较避讳,这个行业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等。而这种信息差,则成了殡葬商家收割“暴利”的重要手段。
大部分当事人在亲人下葬当口,不会和殡仪馆的商家起冲突。但下葬完后,协议也签了,服务也做了,生米都煮成熟饭了。就好像去美发店洗剪吹全套流程做完,你还有不付钱的道理么?
而投诉殡葬业难度更大,它们产业链不透明、供应商管理散乱以及各地方各区域在殡葬价格、殡葬礼仪与专业水平上的参差不齐等,导致民众无法获取关于此行业的准确信息,更为监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。
我们所有人最终都会走到那里,死亡是不能回避的。而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,殡仪行业也就会永远存在。
对于大多老百姓来说,我们并不需要“黑人抬棺”,也不需要“天价仪式”,这个行业本身不应该平静把人送走么?我们不也应该与逝者告别么?
钱哥最后想起一部陈佩斯主演的老电影,叫《孝子贤孙伺候着》。电影里用土葬和火葬进行对比,强烈讽刺中国传统土葬白事文化。一场白事耗尽家财,最后电影主角终于说出同意火葬的那句话。
可笑的是,传统土葬白事虽然没有了,但火葬白事却在兴起,一样的需要耗尽家财式的孝子贤孙!
◇ 参考来源:
北京新闻广播《“死不起”背后的监管空白》
法制现场《遗体存放3天近4万元,北京某三甲医院“天价”殡葬费?民政部回应》
西安商网《三天停尸收6800元?星元医院:社会闲散人员收取》
青岛动态《青岛一老人去世殡葬收费近十万 鲜花费用六万》
知乎@钟文《如何看待北医三院收取天价殡葬费?》